•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信用评价
  • 信用承诺
  • 关于平台
  • 登录 | 注册
首页 -

互联网广告切忌投机取巧

发布时间:2019-01-24 | 来源:管理员

  原标题:互联网广告切忌投机取巧(云中漫笔)

  互联网发展正推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近日,中关村互动营销实验室发布的《2018中国互联网广告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收入达到3694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增长了24.2%。互联网这一新兴的推广渠道已经逐渐成为传媒行业的新宠,网络广告也日益成为广告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告,其本质是通过特定媒介传播特定信息,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信息,说服和影响受众的传播过程。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互联网广告有着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触及面广等天然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智能手机应用大量涌现,App(应用程序)开屏广告、短视频广告、朋友圈广告、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等多种类型的广告也应运而生。层出不穷的网络广告为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引领着新消费需求的崛起。

  表面上看,互联网与广告似乎是绝妙的搭档。互联网平台凭借庞大的信息流,吸引大量商家入驻,五花八门的广告也为平台吸引更多的流量。二者相得益彰,起到“1+1>2”的效果。但是,平台若在利益的引诱下为虚假广告开“后门”,“相辅相成”则很容易“变味”。长此以往,人们势必对互联网广告抱以怀疑态度,甚至使整个互联网广告产业都陷入信任危机。

  报告还显示,随着企业对高品质流量和广告转化效果的追逐,越发愿意把钱投资在高质量、精准流量上,应用平台正在成为最主流的广告平台。与之相伴的,非法盗取用户隐私、不当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诱导用户点击捆绑链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2016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凡是互联网上发布的广告,都要标注“广告”字样。但在执行过程中,这种广告的“可识别性”原则却存在责任认定困难和调查取证繁琐等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但不应成为投机取巧、谋取不光彩利益的工具。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广告亟待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当与时俱进,对互联网广告的新形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立法,厘清责任主体与违法行为,让不分良莠地吸纳广告商的网络平台付出相应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为了业态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各大平台应与不良商家和虚假广告划清界限,营造良好健康的市场环境,这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

最新发布
更多
  • 创新推动与系统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
  • 吴晶妹:信用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 网红经济 诚信方有未来
  • 禁止有虐待伤害婴幼儿记录的机构及个人从业
  • 网店刷好评删差评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 长三角示范带动下区域信用合作如何纵深推进?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如何发力?
  • 公民道德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韩家平:关于加快社会信用立法的思考与建议
  • 匡乐成:以社会信用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热门关注
  • 对电子秤“动手脚” 动摇诚信经济根基
  • 互联网广告切忌投机取巧
  • 博士打假,让学术回归纯粹
  • “先录像再扶人”,也是一种见义智为
  • 培养负责任的研究者 科研诚信教育是关键一课
友情连接
  • 政府部门
  •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更多>
  • 行业协会
  • | 中国质量协会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包装联合会 |中国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
  • 更多>
联系方式
  • 电话:4008031576
您是第:959283 位访问者,今日共有 1161 位用户访问了本站

|首页| 新闻动态|政策法规|信用评价|信用承诺|关于平台|

Copyright © 2005-2018 yonghu.org.cn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