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信用评价
  • 信用承诺
  • 关于平台
  • 登录 | 注册
信用研究
首页 - 信用研究

以创新精神探索“信用修复”

发布时间:2019-12-04 | 来源:管理员

      购房申请贷款遇阻,无法乘坐飞机高铁,高消费行为受限制……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正在逐步构建起来。相关制度举措,对于弘扬诚信精神、培育信用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信用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然而,一旦被认定为失信者,是不是就意味着终身要顶着“失信”的帽子?被列入黑名单后,是不是就等于“一失全无”?事实上,造成失信行为的原因纷繁多样,现实中,对于失信的认定也存在“误伤”情况。对绝大多数失信主体来说,也都期待改善自身形象、消除不良影响,能拥有信用修复的机会。

      为顺应社会诉求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修复机制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不久前,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纳税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起,纳税人发生未按法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资料备案等事项且已补办的,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纳税信用修复。开展纳税信用修复,必将有利于鼓励和引导纳税人增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税收监管机制。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推动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但也应看到,在对失信主体的管理上,存在着重进轻出的问题;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多,相关退出机制不够完善。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成效,也容易累积社会矛盾。因此,必须重视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在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的同时,不断增强信用修复的弹性,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作为失信主体的自我纠错机制,信用修复不是给失信主体“断后路”,而是“谋出路”。其目的,不在于简单惩戒失信者,而是帮助更多人明确信用的价值与边界,进而推动建设更加诚信、更加公平的社会。其意义,不仅仅是为失信行为“打补丁”,也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可以说,建立并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让信用修复激发更多正能量,不仅仅是为失信者提供纠错的制度化渠道,也将从深层次上推进诚信社会建设,从根本上有利于社会治理。

      当然,从整体上看,目前的信用修复机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信用修复在资格审查、过程监督、结果认定等诸多环节,还相对缺乏明确规范和统一标准。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着力推进法治建设、明确主体责任、统一信用标准、拓宽修复渠道、规范修复流程,让更多人知悉信用修复、善用信用修复,才能激活信用修复机制,与时俱进完善相关制度。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不断增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刚性力量,在创新中努力探索信用修复机制,我们就能更好弘扬诚信的价值观念,迎来更加文明和谐的诚信社会。

最新发布
更多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理解分歧及其辨析
  • 加快“信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市三省共同推进
  •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匹配“宅生活”?
  • 以创新精神探索“信用修复”
  • 用承诺代替证明 用信息跑代替群众跑
  • 国办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 可通过接受培训等“修复信用”
  • 新型信用监管机制新在哪
  • 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等联合发布《保理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 2018年银行业“负重”持稳 2019年关注理财公司等四大方向
  • 研究:关于国家社会信用立法的思考与建议
热门关注
  • 解读《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意见》...
  • 《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
  • 《商务信用联合奖惩对象名单管理细则》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工商总局等十部门发布严肃查处虚假违法广告维护良好广告市场秩序工作方案》
友情连接
  • 政府部门
  •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更多>
  • 行业协会
  • | 中国质量协会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包装联合会 |中国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
  • 更多>
联系方式
  • 电话:4008031576
您是第:959283 位访问者,今日共有 1161 位用户访问了本站

|首页| 新闻动态|政策法规|信用评价|信用承诺|关于平台|

Copyright © 2005-2018 yonghu.org.cn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79号-2